《品牌有價:1995-2004中國品牌價值報告》是一本由艾豐先生牽頭、北京名牌資產評估有限公司歷經10年研究完成的中國品牌價值評估報告。也是我國第一本運用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名牌構成內涵與發展規律的資料文獻,具有很高的內容含金量。研究客觀記錄了中國最有價值品牌研究工作的過程,每年在大量分析名牌企業及全國各行業經濟指標數據基礎上,形成有數據支持的并具有宏觀指導意義的品牌的研究報告。 本研究收錄有10年來每年的中國品牌價值研究報告、一直沒有完全解密的中國最有價值品牌評價方法、國際相關品牌價值排行及方法參照、珍貴的企業走訪圖片、經歷的與品牌價值排名有關的故事、反映這項工作軌跡的新聞報道、與之相關的專家文章、從來沒有發表過的我們組織的訪談、座談、研討等錄音整理。 |
|
本研究主編為中國企業聯合會副會長、我國著名經濟理論專家艾豐,北京名牌資產評估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靜擔任常務副主編并主筆。作為中國最有價值品牌評價研究的創始人、實際操作者,正值中國最有價值品牌十周年之際,推出這本書,作為十周年的紀念,與讀者共同分享10年來的經歷與軌跡。 書總價150.00元。 |
品牌有價
序
艾豐
艾豐,中國名牌理論最先倡導者。先后提出名牌戰略、農業產業化、小城鎮建設等理論和建議,獲中央高層領導重視。
曾任《經濟日報》總編輯、《人民日報》編委和經濟部主任、"中國質量萬里行"活動組委會主任等?,F任中國企業聯臺會、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中國質量協會、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中國名牌促進委員會副會長。
關于中國最有價值品牌評價,是他作為中國名牌戰略組成部分向中央建議的。并始終指導和參與研究。
艾豐與中國名牌有著不解之緣。下面是艾豐為《品牌有價》所作的序。讀了它,您可以更加了解中國最有價值品牌研究之起源與意義,了解10多年后,今天的中國,為什么那么重視自己的品牌。
1997年王靜的第一本《中國品牌價值報告》是我寫的序。
她的品牌價值研究進行10年了,要出10年版的書,約我再“序”。
我很高興。因為這件事是我十幾年前的設想與建議。而且,一件此前在我國還沒有人做過的事,她從零起步,艱難探索,堅持了10年,還在繼續。
我又重新讀我當年的“序”。我依然激動。于是,我決定還是把那個“序”拿來,稍加修改,即為此序。
本書,是目前中國品牌價值研究的最全面、最深入而又最新鮮的成果和材料的集成。一切熱心于中國名牌事業的人,都會對它發生濃厚興趣。
名牌熱興起,名牌戰略實施,在中國都是新事,品牌價值比較研究更是新事。
任何新生事物的誕生,都必須經過一場大喊大叫;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長,又都要經過艱難曲折。毛澤東同志關于新生事物的這兩個“經過”,我國品牌價值比較研究也不可能超過。
這件事,國外已搞了好多年。其中影響較大的是美國《金融世界》雜志(現在又有美國《商業周刊》),它每年公布世界最有價值的品牌排序,并發表相應的研究報告,已成慣例。我們現在許多人寫文章、講話,常常引用外國某某名牌價值多少億美元,其源概出于此項研究。
在我國,著手搞這件事,則是近幾年的事。1992年震動全國的“中國質量萬里行”突出了“打假”, “打假”另一面就是“保名”,由“保名”又引申出名牌戰略,而名牌戰略的深化,必然遇到品牌價值的問題。1993年初,這項工作起步。1996年春,名牌事務所做出第一次研究報告,以后每年一次,在海內外產生了相當大的社會反響。
說此事艱難,一,這是一件新事,必然會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見。二,把國外通行的做法和中國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并非易事。三,評價體系的科學性和權威性要接受各種考驗。四,社會上亂評比流行,還要防止這個“孩子”同“臟水”一起被潑掉。五,為堅持公正和避免誤解而采取自愿和不收費的辦法,對一個自負盈虧的單位來說,是個極其沉重的負擔。六,參與這項工作的同志自身也有一個探索和學習的過程。
說此事曲折,在我們國家,最主要的要看政府主管部門的態度。主管部門的同志對這件新事在認識上也不可能馬上一致,而他們個人的態度常常以這個部門的態度方式出現。于是可能發生這樣的情況:負責人不同,或負責人更換,都會影響這個部門對這件事情的態度,以致有可能影響這項工作的進展。
關鍵是對這類評價研究的定位。它是一種品牌價值評價方法,更是一種實用經濟研究;它是社會機構的研究成果,不具有行政的,更不具有法律的效力,也不能采取壟斷的方式。它實際屬于市場文化的范疇。它的權威性,僅僅在于評價體系的科學性和實踐性,以及在堅持不懈的工作中獲得了社會特別是企業界的認同。只有這樣對待它,才能把這件利國、利民、利企的事情辦下去,越辦越好。
當今,國內市場國際化,市場競爭已進入品牌競爭階段,發展中國名牌事業是關系民族振興的大事??催^本書,相信你會得出這樣的結論:為中國名牌事業的深入發展,必須開展品牌價值比較研究。正像任何阻礙經濟發展的東西都將會被淘汰一樣,任何有利于經濟發展的東西,也許會遇到各種艱難曲折,但終究會獲得成功和發展。歷史就是這樣寫的。
借本書出版,讓我們向一切參與、關心、支持、理解這項工作的領導、同志、專家們致敬!
結尾我想以我的預言結束:本書,豐富的資料價值,將越來越有價值!
中國最有價值品牌十周年致辭
——北京名牌資產評估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靜
作為中國最有價值品牌評價研究的創始人,實際操作者,十年來經歷頗多,感慨頗多。
中國最有價值品牌十周年之際,我決定再出一本書,作為十周年的紀念。也刻錄下10年來的一些經歷與軌跡,獻給后來的研究者。
1997年我出版了《中國品牌價值報告》,作為我國第一本運用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名牌構成內涵與發展規律的資料文獻,客觀記錄了中國最有價值品牌研究工作的過程,收錄有公司最早進行的'95及'96品牌價值研究報告。并且第一次將世界最有價值品牌發布論文與歷年評價結果收錄起來。書中有大家關心的品牌價值問題,如:品牌評價與商標評估的不同;品牌評價與評名牌的區別;評價指標的選取與測算;評價對象的確定與資料來源;品牌評價的權威性。
現在這本書的名字還沒有最終確定。但是內容框架基本就緒:有10年來每年的中國品牌價值研究報告;一直沒有完全解密的中國最有價值品牌評價方法;國際相關品牌價值排行及方法參照;珍貴的企業走訪圖片;經歷的與品牌價值排名有關的小故事;反映這項工作軌跡的新聞報道;與之相關的專家文章;從來沒有發表過的我們組織的訪談、座談、研討等錄音整理。
我在《我的序》中最后一段提醒:"您千萬不要把它當作無形資產評估專業書來看。品牌價值的比較研究,更多的屬于市場文化的范疇,您可以參考艾豐先生的市場文化理論,他會使您茅塞頓開。"
我只是"將中國最有價值品牌評價過程中的故事、方法、疑惑整理下來,算是交給歷史的一份記錄,也是對關心品牌的人們的各種疑問的淺顯回答。"
"透過那些故事,人們可以體味,中國品牌價值的出現,經歷的最初,社會的反映……處在經濟轉軌期的人們,企業,是怎樣的一種心態。" 如果感興趣的話,先讀讀我的序吧。
我的序
—— 王靜
中國最有價值品牌評價已經進行了10年。不斷有人來采訪、來交流、來提問。
當記者的時候,我說,整天采訪別人,什么時候讓別人來寫我。
這是一種心態,并不是真的要成為采寫對象。我是喜歡有創造性的工作與生活。如果有人問我,你可以選擇你喜歡的崗位。我會很為難,我說不出自己究竟喜歡什么工作,但是有一點我清楚,我希望有創造性的工作。記者的生活算是豐富多彩了,可是更多的是復制事實,難得創造。
稀里糊涂地走上了資產評估這一行。那是從幫忙獲取資產評估資格開始。
當時的人民日報編委、經濟部主任艾豐受副總理朱镕基委托,擔任中國質量萬里行組委會主任。1993年3月給總理、薄老分別呈上關于"深入開展'中國質量萬里行'活動的一些設想,其中建議,借鑒國外做法,對中國品牌進行評估,保護無形資產。
按照國外的慣例,品牌價值評價是由媒體操作并發布的。可是在中國,涉及價值二字,沒有評估資格恐怕沒有人肯接受。當時由于各種原因,2年多時間沒有注冊下一個評估機構。我說我來試試。經過一番努力,3個月獲得批件。1995年2月正式取得工商注冊。就這樣,將錯就錯地走上了資產評估這一行。
其實我沒有抓住機會,真的進行通常意義上的資產評估。那時候進入證券資格評估還是比較容易的,一個項目下來,是很可觀的。而我則很快將艾豐關于對知名品牌進行評估的設想進入設計與操作。?
一切從零開始。在工廠從事的統計分析、生產調度、生產及綜合計劃、企業管理等工作的實踐,在新聞單位從事經濟報道的經歷,給了我土壤和力量。我仔細研究國外評價品牌的方法,研究中國企業的實際,搜集大量信息,每天統計、分析、推導到晚上9點多。然后拖著搖晃的身子,坐公共汽車回去,對付點吃的,又盼著新的一天的開始。
如果不是開始了中國最有價值品牌評價研究,如果這項研究沒有對中國品牌成長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我可能早離開了這一行。這是一個很專業的行業,不是我所長,更不是我的興趣。
可是我有一顆"民族"心。每年研究著中國最有價值品牌各項數據,品味著這其中的滋味,內涵,說出我的判斷與前瞻,看著品牌在成長,也是樂趣所在。
從此,記者來訪不斷。
其實,無論如何,品牌是企業自己創造出來的,不是別人評出來的。我們不過是用一種具有可比性的方法,將他們量化出來,供社會各界來借鑒。
但是,社會就是這么一個有機的整體。如果全社會都來為中國品牌成長助威,吶喊,就如演員在臺上,運動員在賽場,他發揮得會更好,從而又獲得了更多的觀眾(消費者)。
我想,這就是為什么海爾等品牌會接受我們每年一度的評價。是全社會的互動,使他的營業額從94年的不足40億,2003年達到800多億。
我知道,品牌價值評價我們雖然開了先河,未來還會有人去開拓,去完善。這種完善,更多的是根據市場的完善而完善。但是無論是怎樣的一種完善,歷史是割不斷的。
我將中國最有價值品牌評價過程中的故事、方法、疑惑整理下來,算是交給歷史的一份記錄,也是對關心品牌的人們的各種疑問的淺顯回答。
透過那些故事,人們可以體味,中國品牌價值的出現,經歷的最初,社會各界的反映……處在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轉軌期的人們,企業,是怎樣的一種心態。
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教授、博導魏杰說:王靜每年發布的品牌價值報告就有這個特點,他們發布的研究觀點,經過1-2年準能得到實踐驗證。
以下是公司發布的品牌價值研究觀點,榮幸地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引用和實踐驗證:
以時間為序:
1995年--我國企業進入品牌競爭時代
1996年-中外名牌差距很大
1997年-在我國,國有企業創名牌更具優勢
1997年--我國大名牌有可能在中西部地區崛起
1998年--品牌成為資產重組的旗幟
1999年-品牌競爭將在知識創新中取勝
1999年--品牌地位基本確立,新一輪競爭將是規模與效益的平衡
2000年--品牌競爭已經由大浪淘沙進入到名牌之間的強強競爭
2001年-公司品牌形成是產品品牌質的升華
2002年-充分開放的競爭環境是品牌發展的首要條件
2003年-努力創建公司品牌更符合我國企業實際